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建立及工作历程简况
“健康中国爱心基金”是“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为适应新时代,完成新使命,与中新智库(北京)文化发展中心双方整合资源,强强联合,经基金会二届八次理事会研究决定,共同合作建立的一个专项基金。
“健康中国爱心基金”的建立,旨在动员和整合多方面的社会力量,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推进“精准扶贫、安全发展、健康中国”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探索新时代公益慈善与精准扶贫的有效结合,致力于健康扶贫,创新职业安全、职业健康、职业病防治的社会救助机制,重点关注广大产业工人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社会难点问题,为打赢脱贫攻艰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是在朱镕基、温家宝两任总理的关怀和亲自批示下,于2003年10月31日经民政部批准正式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基金,现由国家应急管理部主管。
职业病是影响我国广大产业工人的健康及家庭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而尘肺病是危害我国工人健康的最严重的职业病,占各类职业病患者总数的80%以上。目前权威机构报告国内尘肺病累积病例及可疑尘肺(0+)病例近百万,尤以煤炭系统为重,每年职业(尘肺)病给国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0亿元,同时在国内外还造成不良的政治影响。面对众多的现有患者,企业特别是历史包袱较重的煤炭行业,在面临企业下放、结构调整的困难情况下,难以对大量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而社会上更是散布着许多已与用人单位脱离的尘肺患者,成为急需救助的弱势群体,这些都已演变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
职业(尘肺)病是一个没有医疗终结的致残性职业病。尘肺患者胸闷、胸痛、咳嗽、咳痰、劳力性呼吸困难、易感冒,呼吸功能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每隔数年病情还要升级,合并感染,最后肺心病、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对此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大容量肺灌洗治疗职业(尘肺)病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由于其可清除部分肺内粉尘,改善症状和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是任何药物不能比拟的,备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职业(尘肺)病康复中心(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1991年首创"双肺同期"灌洗新技术后,截止2003年底治疗2400余例次,安全有效未有意外发生,并给俄罗斯和越南20位职业(尘肺)病患者进行了肺灌洗治疗。该成果1993年获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该中心撰写的《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医疗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卫生部组织的由职业病、呼吸科、麻醉科等领域的全国著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会认为,"该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国家局第二届安全科技成果一等奖。
针对我国职业(尘肺)病有百万之众,大量的职业(尘肺)病患者急需治疗和救助,大容量肺灌洗治疗技术虽安全有效并深受欢迎,但却因资金问题无法在全国推广和应用的情况,原煤炭工业部部长高扬文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2年4月15日致信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并得到重要批示,卫生部遵照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到北戴河现场调研并两次召集有关专家对肺灌洗技术及基金会问题进行论证。卫生部于2002年11月正式行文报告国务院,提出三点结论性意见:"肺灌洗技术本身是成熟的";"可以作为职业(尘肺)病治疗方法之一";"专家们一致认为,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基金会,以帮助广大尘肺患者康复,推动职业(尘肺)病防治适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推进职业(尘肺)病防治工作。" 政府换届后,2003年4月3日高扬文老部长又致信温家宝总理"建议建立中国煤矿职业(尘肺)病治疗基金会",次日温总理就批示"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研究"。国家局王显政局长非常重视,多次批示 "加快进度"。2003年6月4日国家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决定: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认识和加强煤矿职业(尘肺)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工作,并要与国家局 "三定"方案赋予的职业危害场所监测等工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尽快成立"中国煤矿职业(尘肺)病治疗基金会"筹备组,并抓紧开展相关工作。请濮洪九同志任筹备组组长,赵铁锤同志任副组长,办事机构设在北戴河疗养院。国家局安排300万元预算外资金,专项用于煤矿职业(尘肺)病治疗项目。将已开展工作情况按程序书面报告国务院领导。2003年6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局王显政局长的报告上批示"请汪洋同志阅。按程序报批。"当天,国务院汪洋副秘书长批示:"请三局注意跟踪报批进度,有问题及时反馈。" 就这样中国煤矿职业(尘肺)病治疗基金会,于2003年10月31日经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2011年9月9日更名为中国煤矿职业(尘肺)病防治基金会。
本会系由热衷于尘肺职业病防治的社会各界人士、企事业单位、港澳台同胞及国外华侨自愿参加组成的,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全国公募性社团基金组织。
宗旨:联系和团结国内外关心煤矿尘肺职业病的团体和个人,征集社会上的财力、物力以及道义支持,配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匡助政府和企业开展以肺灌洗为主的煤矿尘肺治疗、科研和新技术推广工作。为提高尘肺矿工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遏制职业(尘肺)病情的发展,为保护煤炭企业劳动力,为煤炭生产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本会基金来源: 国家财政的支持、企业的赞助、用本会良好的对外渠道向港澳和海外募集善款,做大做强基金等。
本会基金回馈:一是对赞助基金的企业,原则上企业既是捐赠者,又应是受益人。捐赠单位的捐赠款,可按60%用于本单位职业(尘肺)病人的治疗补贴,具体补贴办法,捐赠方可与我会商定;二是在尘肺矿工较集中的地方,选择和扶持具备大容量肺灌洗治疗条件的点,进行肺灌洗治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病人能够就近治疗。
扶危济难、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美德,全国近百万患病矿工急需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中国煤矿职业(尘肺)病治疗基金会"的成立,就是针对我国煤矿职业(尘肺)病高发的现实和治疗现状所提出的积极有力的措施,筹集和解决治疗经费,这是每个尘肺工人的企盼,也是每个企业领导者的心愿。
生命是可贵的,关注生命,关注健康,集社会之力量,办除病康复之事业,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壮举。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承望各企业能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鼎力相助,救救包括本企业在内的尘肺矿工的肺!让我们用双手为患病的工友撑起一片晴空,让我们用爱给百万尘肺矿工的生命添一份希望!
统计:截至2018年底,该基金会的职业(尘肺)病康复工程已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累计投入2亿多元,救治了尘肺病患者25万余人次。
该基金会在全国设有20个代表处(联络办)70家定点医院,其中有18家定点医院具备开展大容量肺灌洗手术治疗尘肺病的技术与条件。